1.职业背景
1.1职业概况
1.1.1职业名称
职业指导人员
1.1.2职业定义
为社会求职者择业、就业和用人单位择优招用人才,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人员。
1.1.3职业等级
1.1.3.l等级名称
职业指导员、助理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
1.1.3.2等级对照
职业指导人员各技术等级与国家职业资格技术等级的相应对照:
职业指导员 | 助理职业指导师 | 职业指导师 | 高级职业指导师 | |
国家职业资格技术等级 | 二级(相当于经济员) | 三级(相当于助理经济师) | 四级(相当于经济师) | 五级(相当于高级经济师) |
1.2职业条件
1.2.1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无噪声。
1.2.2能力结构
职业指导人员能力结构
能力要素 | 重要程度(√表示所选项) | |||||
极重要 | 非常重要 | 重要 | 较重要 | 一般 | ||
1 | 学习领悟 | √ | ||||
2 | 语言表达 | √ | ||||
3 | 数学计算 | √ | ||||
4 | 形体知觉 | √ | ||||
5 | 文书事务 | √ | ||||
说明:各种能力要素的定义分别是: |
1.2.3文化程度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同等学力);职业经历连续从事本岗位工作满2年以上(详见职业指导人员技术等级申报条件和学历要求一览表)。
1.3培训要求
1.3.1培训期限
职业指导员、助理职业指导师为200标准学时;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均为300标准学时。
1.3.2培训教师
应具有职业指导师、高级指导师职业资格;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
1.4鉴定要求
1.4.1适用对象
从事和准备从事本职业的各类人员。
1.4.2申报条件(见职业指导人员技术等级申报条件和学历要求一览表)
1.4.3考评人员构成
纸笔考核按15:1监考;操作考核应设置考评小组,考评小组规模按每一考位3~5名考评员配置。
1.4.4鉴定方式
鉴定方式包括三个方面:
①纸笔考核:书面笔答闭卷考试;
②操作考核:可按实际操作、现场问答、模拟演示相结合方式进行;
③综合评定:专家结合平时工作成绩、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1.4.5鉴定时间
纸笔考核120 min,操作考核120~180 min。
1.4.6鉴定场所设备
不小于标准教室面积的考试场地,必要的考试器具。
1.4.7鉴定比重
纸笔考核、操作考核、综合评定各100分,满分300分。3项均达到60分为合格。如下表:
鉴定方式 | 纸笔考核 | 操作考核 | 综合评定 | 合计 |
鉴定比重 | 100分 | 100分 | 100分 | 300分 |
职业指导人员技术等级申报条件和学历要求一览表
职业指导员 | 助理职业指导师 | 职业指导师 | 高级职业指导师 | |
高中、中专毕业(含同等学力) | 连续从事本职业2年以上,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1.连续从事本职业5年以上,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1.连续从事本职业6年以上,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l.连续从事本职业9年以上,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大学专科毕业(含同等学力) | 一年见习期满,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1.连续从事本职业满3年,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1.连续从事本职业满6年,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计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1.连续从事本职业满9年,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大学本科毕业(含同等学力) | 一年实习期满,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1.连续从事本职业满5年,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1.连续从事本职业满8年,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
硕土(含同等学力) | 连续从事本职业满2年,胜任工作,经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 1.连续从事本职业满5年,胜任工作 | ||
博士 | 1.连续从事本职业满3年,胜任工作 |
注:满足申报条件之一,即可申报相应等级鉴定。
2.基本要求
2.1职业道德
**重要程度指鉴定点所涵盖内容在相应鉴定领域中的重要程度。划分为“核心要素”“一般要素”“辅助要素”三个等级,分别以“X”“Y”“Z”表示。
2.2基础知识
行为规范 | 代码 | 鉴定范围 | 鉴定比重 | 代码 | 鉴定点 | ** |
职业指导与职业心理(A) | A | 职业发展理论 | 2 | 01 | 职业发展的基本概念 | Y |
02 | 国内职业指导理论概述 | Y | ||||
03 | 国外职业指导理论概述 | Z | ||||
B | 职业分类 | 3 | 01 | 职业分类的依据 | Z | |
02 | 职业分类的方法 | Z | ||||
03 | 我国职业分类 | Y | ||||
04 | 职业分析 | Y | ||||
C | 职业能力及其个性倾向 | 2 | 01 | 职业能力的概念 | Y | |
02 | 职业能力的构成 | Y | ||||
03 | 职业能力与职业的关系 | X | ||||
04 | 职业兴趣的概念 | Y | ||||
05 | 职业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 X | ||||
06 | 人格的概念 | Z | ||||
07 | 人格与职业的关系 | X | ||||
D | 职业心理咨询 | 5 | 01 | 心理咨询的概念 | Y | |
02 | 直接指导咨询的观点与原理 | Y | ||||
03 | 直接指导咨询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 X | ||||
04 | 以求职者为中心进行咨询的原理 | Y | ||||
05 | 以求职者为中心进行咨询的技术与方法 | X | ||||
06 | 团体咨询指导的概念 | Y | ||||
07 | 团体咨询的过程和任务 | Y | ||||
08 | 团体咨询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 X | ||||
E | 职业指导的原则与方法 | 3 | 01 | 职业指导的原则 | X | |
02 | 职业指导的基本程序 | X | ||||
03 | 职业指导的方法 | X | ||||
人员素质测评(B) | A | 测评的基本原理 | 1 | 01 | 测评的概念 | Y |
02 | 测评的原理 | Y | ||||
B | 测评的技术与方法 | 2 | 01 | 心理测验 | Z | |
02 | 面试 | Y | ||||
03 | 其他测评方法 | Y | ||||
C | 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 2 | 01 | 测验结果的解释原则与方法 | X | |
02 | 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 X | ||||
03 | 剖面图的解释与应用 | X | ||||
04 | 影响测评准确性的各种因素 | X | ||||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C) | A |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 2 | 01 | 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简要 | Y |
02 | 我国劳动力需求状况简要 | Y | ||||
03 | 劳动力供给需求平衡情况 | X | ||||
B | 职业资格制度 | 1 | 01 | 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基本内容 | Y | |
02 | 职业技能鉴定 | Y | ||||
C | 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 | 1 | 01 | 人力资源开发过程 | Z | |
02 | 人力资源开发方法的选择 | Y | ||||
03 | 组织实施人力资源开发 | Y | ||||
D | 训练的理论与技术 | 1 | 01 | 基本的训练观点 | Y | |
02 | 基本的训练原则与技术 | X | ||||
03 | 行为学派的训练观点 | Y | ||||
04 | 行为学派的训练技术与方法 | X | ||||
政策与法规(D)10% | A | 职业介绍与职业指导的法规与政策 | 3 | 01 | 职业指导的规范要点 | X |
02 | 职业介绍的规范要点 | X | ||||
03 | 开展就业服务的工作要点 | X | ||||
04 | 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 Y | ||||
05 | 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 X | ||||
B | 职业教育、培训法规与政策 | 2 | 01 | 我国职业教育法基本要点 | X | |
02 | 我国职业培训改革基本内容要点 | Y | ||||
03 | 我国职业培训实施基本内容要点 | Y | ||||
C | 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 3 | 01 | 我国劳动法基本要点 | X | |
02 |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范要点 | Y | ||||
03 | 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点 | Y | ||||
D | 社会保障法规与政策 | 2 | 01 | 失业保险实施规范要点 | X | |
02 | 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实施规范要点 | X | ||||
计算机操作及基础知识(E) | A | 计算机使用常识 | 1 | 01 |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 X |
02 | 操作系统的使用 | X | ||||
B | 劳动力市场管理系统软件 | 1 | 01 | 软件基本功能 | Y | |
02 | 软件的使用及其操作方法 | X | ||||
C | 网络与通讯的使用常识 | 1 | 01 | 浏览器的使用常识 | Y | |
02 | 收发电子邮件 | Y | ||||
03 | 信息检索常识 | Z | ||||
D | 计算机文字处理 | 2 | 01 | 文字录入(一种通用输入法) | X | |
02 | 简单排版 | X | ||||
03 | 简单图表制作 | Y |
3.技能要求
3.1职业指导员
职业功能 | 代码 | 工作内容 | 鉴定比重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咨询与指导(A) | A | 接待登记 | 3 | 1.能够对求职者进行一般服务程序引导 | 1.一般服务程序与内容 |
B | 信息咨询 | 4 | 1.能够准确判断来访者信息咨询的一般要求 | 1.倾听与提问的知识 | |
C | 诊断咨询 | 3 | 1.能够在高级技术人员指导下,与求职者建立较稳定的咨询关系 | 1.建立咨询关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 |
D | 择业指导 | 3 | 1.能够配合他人开展一般性的就业指导 | 1.就业指导的一般原则、内容和方法 | |
E | 用人指导 | 2 | 1.能够配合他人指导用人单位规范岗位用人行为 | 岗位用人的标准及其特点 | |
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 A | 采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15 | 1.能够完成一般性的联络 | l.报表种类和填写要求 |
B | 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 10 | 能够在高级技术人员指导下对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登录、审校和一般的分类整理 | 1.整理资料的一般原则 | |
C | 信息的发布 | 5 | 能够在高级技术人员指导下,按照规定向求职者或用人单位发布现有劳动力供求信息 | 常用的信息发布形式的规则 | |
职业素质测评(C) | A | 设计测评方案 | 5 | 能够在高级技术人员指导下,理解和领会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的测评方案 | 测件方策w谷的基“概 |
B | 使用标准化测验 | 15 | 1.能够在高级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2~3种规定的能力倾向测验 | 1.2~3种常用能力测验的构成、施测、计分方法 | |
C | 使用面试和其他测评方法 | 5 | 1.能够配合他人实施面试 | l.面试的一般知识 | |
D | 撰写测评报告 | 5 | 能够在高级技术人员指导下,按照规定撰写简单的测评报告 | 测评报告的格式与撰写基本要求 | |
职业设计(D) | A | 职业取向分析 | 3 | 1.能够对求职者现有职业取向的合理性进行简单的判断 | 1.职业取向的基本要素 |
B | 培训项目设计 | 4 | 能够对求职者培训项目的确定给予简单的问答 | 培训项目的基本设置要素 | |
C | 岗位用人设计 | 3 | 能够对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岗位设置、用人条件)的调整给予简单的问答 | 岗位设置原则 | |
帮助实施(E) | A | 组织供需交流 | 10 | l.能够在高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及时合理安排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开展面谈 | 1.职业介绍服务规程和内容 |
B | 实施培训 | 5 | 能够为求职者开展职业培训和介绍联系工作 | 职业培训机构课程设置要素 |
3.2助理职业指导师
职业功能 | 代码 | 工作内容 | 鉴定比重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咨询与指导(A) | A | 接待登记 | 4 | 1.能够对求职者进行特殊服务程序引导 | 1.特殊服务程序与内容 |
B | 信息咨询 | 4 | 1.能够准确判断来访者信息咨询的各种要求 | 1.倾听与提问的知识 | |
C | 诊断咨询 | 8 | 1.能够与求职者建立较稳定的咨询关系 | 1.建立咨询关系的原则、方法及其一般技巧 | |
D | 择业指导 | 4 | 1.能够开展一般性的职业准备指导 | 1.职业准备指导的原则、内容、方法 | |
E | 用人指导 | 5 | l.能够提出合理的招聘方式建议 | 1.招聘方式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 |
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 A | 采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5 | 1.能够设计简单的信息报表 | l.统计图表的设计原则 |
B | 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 10 | 1.能够对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登录、审校、分类整理 | 1.整理资料的一般原则 | |
C | 信息的发布 | 5 | 1.能够按照规定向求职者或用人单位发布现有信息 | 1.广告文案构成要素 | |
职业素质测评(C) | A | 设计测评方案 | 4 | 1.能够理解和领会由他人设计的测评方案 | 1.测评方案的含义和内容 |
B | 使用标准化测验 | 8 | 1.能够使用3~5种规定的能力倾向测验 | 1.3~5种常用能力测验的构成、施测、计分和结果解释 | |
C | 使用面试和其他测评方法 | 4 | 1.能够对一般人员实施面试 | 1.一般面试的实施和评分方法 | |
D | 撰写测评报告 | 4 | 1.能够整理各种测评方式的结果 | 1.不同测评方式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测评结果与测评维度的关系 | |
职业设计(D)15% | A | 职业取向分析 | 6 | 1.能够对求职者现有职业取向的合理性,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 1.职业取向的基本要素及其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
B | 培训项目设计 | 5 | 能够帮助求职者确定一般的培训项目 | 分析求职者培训需求的依据和方法 | |
C | 岗位用人设计 | 4 | 能够帮助用人单位调整简单的用人计划(岗位设置、用人条件、标准、招聘方法等) | 调整用人计划的依据和方法 | |
帮助实施(E)20% | A | 组织供需交流 | 10 | 1.能够管理安排求职人员与用人单位开展面谈 | 1.组织供需交流的一般规则 |
B | 实施培训 | 6 | 1.能够对求职者进行一般的求职指导 | 1.一般求职指导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 |
C | 就业援助 | 4 | 能够在他人的指导下,为申领失业保险金的资格人员尽快实现就业提供一般常规服务 | 1.认定申领失业保险金的人员资格的知识 |
3.3职业指导师
职业功能 | 代码 | 工作内容 | 鉴定比重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咨询与 | A | 接待登记 | 3 | l.能够指导一般工作人员对求职者进行一般服务程序引导 | 1.一般服务程序、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
B | 信息咨询 | 5 | 1.能够准确判断求职者信息咨询的各种要求,并能够为一般工作人员提供一般性的相关指导 | 1.倾听与提问的知识,及其一般注意事项 | |
C | 诊断咨询 | 7 | 1.能够与求职者建立稳定的咨询关系,并能够为一般工作人员提供一般性的相关指导 | 1.建立咨询关系的原则、方法、技巧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 |
D | 择业指导 | 8 | 1.能够开展系统的职业准备指导,并能够为一般工作人员提供一般性的指导 | 1.职业准备指导的原则、内容、方法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 |
E | 用人指导 | 7 | l.能够提出合理的招聘方式建议,并能够为一般工作人员提供一般性的指导 | l.招聘方式的种类、适用范围,及其特殊情况处理 | |
信息的采集与处理(B)10% | A | 采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4 | l.能够设计较复杂的信息报表,并能够为一般工作人员提供一般性的指导 | 1.统计图表的设计原则 |
B | 信息整理与分析 | 3 | 1.能够指导一般工作人员对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登录、审核、分类整理 | 1.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其制作原则 | |
C | 信息发布 | 3 | 1.能够进行简单的广告策划 | 1.广告媒介和实施策略 | |
职业素质测评(C)10% | A | 设计测评方案 | 2 | 1.能够识别和确定简单测评的目标,并能够为一般工作人员提供一般性的指导 | 1.常用测评目标设置的原则和要求 |
B | 使用标准化测验 | 2 | 1.能够使用多种规定的能力倾向测验,并能够为一般工作人员提供一般性的指导 | 1.多种规定的能力测验的构成、施测、计分和结果解释 | |
C | 使用面试和其他测评方法 | 3 | 1.能够对高素质人员实施面试,并能够为一般工作人员提供一般性的指导 | 1.面试的实施、评分方法和技巧 | |
D | 撰写测评报告 | 3 | 1.能够整理各种测评方式的结果,并能够为一般工作人员提供一般性的指导 | 1.不同测评方式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测评结果与测评维度的关系 | |
职业设计(D) | A | 职业取向分析 | 10 | 1.能够帮助求职者澄清自我形象 | 1.求职者形象分析的方式、方法和内容 |
B | 培训项目设计 | 6 | 1.能够对培训项目、培训规模及形式进行宏观引导设计,并能够为一般工作人员提供一般性的指导 | 1.各类培训项目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 |
C | 岗位用人设计 | 4 | 能够帮助用人单位制定用人计划(岗位设置、用人条件、标准、招聘方法等),并能够为一般工作人员提供一般性的指导 | 调整用人计划的依据和方法 | |
帮助实施(D) | A | 组织供需交流 | 10 | 1.能够指导一般工作人员运用劳动力供需信息资源为求职人员与单位用人岗位进行合理匹配 | 1.组织供需交流的一般规则 |
B | 实施培训 | 8 | 1.能够指导一般工作人员帮助求职人员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和培训形式 | 实施培训的内容及若干问题 | |
C | 就业援助 | 12 | 1.能够指导一般工作人员为从事个体劳动和开办小企业的劳动者创业选项、投资、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咨询等服务 | 1.个体经营、小企业、社区服务方面的有关政策、信息 |
3.4高级职业指导师
职业功能 | 代码 | 工作内容 | 鉴定比重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 |
咨询与指导(A)30% | A | 接待登记 | 2 | l.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对求职者进行全方位的服务程序引导,提供全面的训练 | 1.详细的服务程序、内容及其注意事项 |
B | 信息咨询 | 5 | 1.能够准确判断来访者信息咨询的各种要求,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的相关训练 | 1.倾听与提问的知识,及其一般注意事项 | |
C | 诊断咨询 | 8 | 1.能够与求职者建立稳定的咨询关系,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相关训练 | 1.建立咨询关系的原则、方法、技巧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 |
D | 择业指导 | 8 | 1.能够开展系统的职业准备指导,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1.职业准备指导的原则、内容、方法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 |
E | 用人指导 | 7 | 1.能够为用人, 单位提出合理的招聘方式建议,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1.招聘方式的种类、适用范围及其特殊情况处理 | |
信息的采集与处理(B) | A | 采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1 | 1.能够确定信息采集的信息指标体系 | 1.统计图表的设计原则 |
B | 信息整理与分析 | 2 | 1.能够对劳动力市场信息进行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1.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
C | 信息发布 | 2 | 1.能够进行较复杂的广告策划,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1.广告媒介和实施策略 | |
职业素质测评(C) | A | 设计测评方案 | 1 | 1.能够识别和确定测评的目标,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l.测评目标设置的原则和要求 |
B | 使用标准化测验 | 1 | 1.能够正确使用、解释多种能力倾向测验,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l.多种能力测验的构成、施测、计分和结果解释 | |
C | 使用面试和其他测评方法 | 2 | 1.能够对高素质人员实施面试,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1.面试的实施、评分方法和技巧 | |
D | 撰写测评报告 | l | 1.能够整理各种测评方式的结果,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训练 | l.不同测评方式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测评结果与测评维度的关系 | |
职业设计 | A | 职业取向分析 | 12 | 1.能够帮助求职者澄清自我形象,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指导 | 1.求职人员自我形象分析的方式、方法和内容 |
B | 培训项目设计 | 8 | 1.能够对培训项目、培训规模及形式进行宏观引导设计,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指导 | 1.各类培训项目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 |
C | 岗位用人设计 | 5 | 能够帮助用人单位制定、调整用人计划(岗位设置,用人条件、标准,招聘方法等),并能够为其他等级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指导 | 调整用人计划的依据和方法 | |
帮助实施 | A | 组织供需交流 | 12 | 1.能够指导其他等级技术人员运用劳动力供需信息资源为求职者与单位用人岗位进行合理匹配 | l.组织供需交流的一般规则 |
B | 建议培训 | 9 | l.能够与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联系制度 | 本地区劳动力供需结构分析统计资料 | |
C | 就业援助 | 14 | 1.能够指导其他等级技术人员为从事个体劳动,开办小企业的劳动者创业选项、投资、生产、经营等方面提供咨询等服务 | 1.个体经营、小企业、社区服务方面的有关政策、信息 |
4.比重表
4.1总体分布
各技术等级鉴定比重的总体分布
职业指导员 | 助理职业指导师 | 职业指导师 | 高级职业指导师 | |
职业道德 | 10 | 10 | 10 | 10 |
基础知识 | 40 | 40 | 40 | 40 |
相关知识 | 50 | 50 | 50 | 50 |
技能考核 | 100 | 100 | 100 | 100 |
综合评定 | 100 | 100 | 100 | 100 |
合计 | 300 | 300 | 300 | 300 |
4.2职业道德部分
各技术等级鉴定比重的总体分布
职业指导员 | 助理职业指导师 | 职业指导师 | 高级职业指导师 | |
职业态度 | 4 | 4 | 4 | 4 |
行为规范 | 6 | 6 | 6 | 6 |
合计 | 10 | 10 | 10 | 10 |
4.3基础知识部分
各技术等级基础知识鉴定比重的分布
职业指导员 | 助理职业指导师 | 职业指导师 | 高级职业指导师 | |
职业指导与职业心理 | 15 | 15 | 15 | 15 |
人员素质测评 | 5 | 5 | 5 | 5 |
人力资源开发与就业 | 5 | 5 | 5 | 5 |
政策与法规 | 10 | 10 | 10 | 10 |
计算机操作及基础知识 | 5 | 5 | 5 | 5 |
合计 | 40 | 40 | 40 | 40 |
4.4相关知识部分
各技术等级相关知识鉴定比重的分布
职业指导员 | 助理职业指导师 | 职业指导师 | 高级职业指导师 | |
咨询与指导 | 10 | 10 | 15 | 15 |
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 15 | 10 | 5 | 5 |
职业素质测评 | 10 | 10 | 5 | 5 |
职业设计 | 5 | 10 | 10 | 10 |
帮助实施 | 10 | 10 | 15 | 15 |
合计 | 50 | 50 | 50 | 50 |
注:本部分“职业功能”各项分数,可根据当年考试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4.5技能考核部分
各技术等级技能考核鉴定比重的分布
职业指导员 | 助理职业指导师 | 职业指导师 | 高级职业指导师 | |
咨询与指导 | 15 | 25 | 30 | 30 |
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 30 | 20 | 10 | 5 |
职业素质测评 | 30 | 20 | 10 | 5 |
职业设计 | 10 | 15 | 20 | 25 |
帮助实施 | 15 | 20 | 30 | 35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4.6综合评定部分
各技术等级综合评定比重的分布
职业指导员 | 助理职业指导师 | 职业指导师 | 高级职业指导师 | |
日常工作 | 60 | 40 | 30 | 10 |
业绩和成果 | 30 | 40 | 50 | 55 |
协调和管理 | 10 | 20 | 20 | 35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注:本部分“职业功能”各项分数,可根据当年考核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随州随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鄂ICP备13013606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6666号
地址:随州市文峰大道文峰佳苑D区1-2层人才超市随才网 EMAIL:81927726@qq.com
ICP经营许可证:鄂B2-20180166 人力资源证: (鄂)人服证字〔2012〕 第1203000113号
Powered by job07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