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就业形势严峻,随才用户激增。毕业生求职难,企业招聘亦难,随才如何在双方难题中展现作为?
网约车爆满、外卖员饱和,1179万应届毕业生蓄势待发。2024年的就业形势,可能真的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179万,同比增加21万。
2025年秋招即将到来,但上一届很多毕业生的工作可能都还没着落。“2024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大半夜和早上起来都在刷随才,打招呼、投简历、约面试……”一位来自曾都的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应届生对随才直言,她在随才上投了10多份简历,才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找工作大军刷爆了随才等招聘网站,企业还是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随才正为此作出艰苦的努力。企业和求职者越焦虑,随才责任越大。
01
找工作太难了
随才责任更大
最近,随才个人用户反馈,给企业发了打招呼信息,很多招聘方都是“已读不回”。
年轻人找工作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位随县的应届毕业生告诉我们,他从2023年9月开始,经历了颗粒无收的秋招,再到2024年略有收获的春招,最后加入社招,才在临近毕业时,也就是这个7月在随才上收到了较为满意的offer。历经一年找到了工作,他算得上幸运,因为还有一批毕业生未能就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4月全国城镇的失业率是5%,这个数据是今年最低水平,意味着国内的就业情况是总体稳定。但是,细分到具体年龄段,还是不太乐观,16岁~24岁的青年劳动力失业率达14.7%,25岁~29岁劳动力失业率也达到了7.1%,都高于平均失业率。
今年3月份,零售商胖东来发布招聘需求,招聘209人,所有限制年龄在30岁以下,最高年薪为15万元,最后接收简历超过3万份,其中不乏985和211的应聘者落榜,相当于151:1的招录比。事实上,随着高校扩张,这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一直在增加,与此同时企业的招聘人数却在减少。从趋势来看,为了增加更多工作机会,灵活就业成了另一条主流赛道。早在2021年,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发布文件指出,将所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劳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其中包括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岗位。大学生、中年人送外卖、开滴滴,已经不是新闻。但随着“赛道拥挤”,所谓“新铁人三项”也不好干了。如今,美团外卖站点挤满了外卖员。美团外卖数据显示。2018年的时候,美团外卖骑手只有270万,到了2023年,骑手数量已经增加到745万。
网约车司机同样进入“僧多粥少”的境况。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89.1万本,而截至2024年5月,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703.3万本。
激烈的求职竞争,也在灵活就业领域发生着。
02
两头难
随才活跃用户大幅增加
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趋势的调整,企业的裁员屡见不鲜,原本庞大的毕业生求职市场中,还加入了许多再就业群体。求职从一种低频次行为,变成一种动态需求,甚至是日常需求。
“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了,很快就会有很多糟心事。每天公交车上、临睡前就刷刷随才,倒不一定想着就能找到更好的机会,而是看看市场上的工作有多差,提醒自己努力苟着。”这是在职员工的心声。随着行业更新迭代,许多企业发展陷入瓶颈期,内部业务竞争愈加激烈,员工也很难再有稳定的工作状态。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随才的活跃用户大幅增加。激增的活跃用户,也吸引了更多企业主入驻,在更大的人才池里进行线上招聘。也就是说,广泛的、具有线上招聘需求的企业主们,是随才的最大支持者。现实亦是如此。
小刘所在公司员工少于50人,日常大多数时候使用随才。可想而知,对于规模更大、招聘需求更多的企业,都在使用随才招聘求职平台。过去一年,随才用户能够实现大幅增长,很大原因则在于其开拓里蓝领群体和下沉市场的增量空间,这也包括上述所言的灵活就业者赛道。
在《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中,我国7.47亿就业人口中,蓝领群体规模达4亿人,占比超过53%,体量几近白领人群的两倍。蓝领市场中,最大的招聘需求来自于服务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就业人口为6.56亿,其中农业为1.35亿,白领与金领为1.28亿,制造业1.69亿,城市服务业2.2亿。酒店、餐饮、美容等城市中的线下小店,就具有这类不固定而长时期的招聘需求,这些服务业通常流动性高,这类小型企业往往每次招聘人数不多,但招聘频次极高。工人、客服、月嫂、司机,这类蓝领用户,带动了随才用户大盘增长。无论白领还是蓝领,他们旺盛的求职需求,带动了随才的活跃用户规模大涨;而足够活跃的人才库,吸引了广大的企业主,他们希望在这个平台,招聘到需要的人才。
03
谁能帮助就业市场?
随才的用户大涨,但求职者和招聘方仍然存在两难境地,就业市场持续供需不平衡。小王提到,使用随才搜索求职者,匹配较精准,但有些欠缺经验。例如招聘“新媒体运营”职位,推荐的人才有些没有相关经验,无法匹配,她需要花大量时间自主筛选。对于求职者主动“打招呼”情况,小刘的体感则是,“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每天打招呼的也就十来个。
“好工作,上随才”,这是随才主打的精准求职定位。随着中小企业的增多,曾经的白领求职者,会发现这个平台的职位变得越来越多,心仪的职位需要用心去发现。有求职者告诉我们,对比其它平台,他更喜欢使用随才,岗位较多,也显得“高端”一点。
当然,在随才上,也有令求职者伤心的,招聘的岗位看似很多,私聊了之后,要不显示“送达”,无人阅读;要不显示“已读”,却不回复。
随才是随州市招聘求职平台,当招聘、求职两端的需求都较高,越发依赖平台,平台越要体现担当。当双方匹配度不够精准的时候,随才需要“亮箭”提高精准度。
当然,随才受益于整个就业市场。当下,中高端企业普遍降本增效、缩减招聘,而高学历人才的就业需求,每年有增无减,他们不愿意“进厂打工”,导致了就业市场严重的供需失衡。
随才大数据平台就说明了这种现象,“从需求侧看,新发中高端岗位数量随整体新发岗位量的减少而减少,从供给侧看,中高端人才的供给在持续增加,2023年春招中中高端人才供给量占比达到68.61%,供需错位表现明显,导致部分中高端人才不得不降级就业。”
求职者找不到工作,招聘方招不到人才,他们不得不依赖招聘软件。某种意义上,随才也是赶上了时代变化。随才应该高效地促进社会就业,尽力为就业市场提供价值,才是平台应有的担当。(来源:随才 品宣)